总部两项目顺利通过中国酒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

来源于:燕京报 发表时间:2019-04-08 19:05:11 阅读数:(2546)
    4月3日,中国酒业协会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在总部科技大厦对技术中心完成的“啤酒酿造酵母絮凝机理研究及精准调控技术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及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基于SNP-KASP技术的啤酒花品种快速鉴定及纯度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两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由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何勇主持。
     会议首先通过了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名单,推荐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肖冬光为主任委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君社为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李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李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马长伟担任鉴定会委员。
     酵母的絮凝性是其固有的一种特性,啤酒酿造过程中酵母的絮凝对啤酒质量起重要作用。“啤酒酿造酵母絮凝机理研究及精准调控技术体系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为改善燕京酵母絮凝性能,项目对酵母絮凝性进行深入研究,从原料、酵母、工艺三方面研究酵母絮凝机理,建立酵母絮凝精准调控技术体系,实现了在啤酒酿造过程酵母质量、风味代谢质量的有效提升。
     “基于SNP-KASP技术的啤酒花品种快速鉴定及纯度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技术与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KASP)基因分型检测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酿酒用啤酒花颗粒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的技术,填补了啤酒行业对啤酒花颗粒进行质量监测的空缺。
    与会领导与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技术中心副主任郭立芸、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发酵部副主任王德良、生物技术研发室副主任谢鑫、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博士栾春光等人对两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查新报告和应用报告,查阅了项目相关资料,并对项目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了细致询问,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贾凤超及项目组负责人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经鉴定委员会讨论和评议,形成鉴定意见,认为“啤酒酿造酵母絮凝机理研究及精准调控技术体系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对酵母絮凝的重要影响因素——麦芽中的酵母提前絮凝因子(PYF)的组成、调控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酵母絮凝表型、基因分型及基因表达量分析方法,并使用该技术分析环境因素对絮凝的影响。对于酵母提前絮凝的调控开发了氧化电位水喷淋制麦与平衡麦芽PYF值工艺,同时选育了一株絮凝性能优化的酵母菌株,并确定了酵母絮凝关键控制指标,建立了酵母絮凝精准调控技术体系,提高了啤酒产品的综合品质。“基于SNP-KASP技术的啤酒花品种快速鉴定及纯度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基于生物信息学的SNP-KASP方法,首次开发了啤酒花颗粒品种快速鉴定技术,实现了SNP的准确可靠与KASP技术快速高效的结合,建立了啤酒花颗粒品种快速鉴定技术,满足了啤酒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鉴定专家委员会认定两个项目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继续扩大应用规模,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收藏到文件夹

相关资讯